中新经纬 4 月 25 日电 2 月,以一份总收入、营业收入、净收入、利润等关键指标均创新高的“史上最佳”成绩单,爱奇艺迎来了颇为值得期待的 2024 年。
而在这另一面,短视频正站在狂飙的风口。根据《2023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截至 2023 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 10.12 亿。2022 年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人口数量是 14.12 亿,换句话说,每 7 个中国人里就有 5 个是短视频用户。
宏观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从未停滞,这对于长视频行业而言,也是一种敦促变化的“催化剂”。而能否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拥抱来自行业内外的变化,关系着业内企业能否满足时代和用户新的需求和期待,迎来自己真正的“春天”。
这也是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所认为的,在线娱乐行业抓住消费拐点带来的发展机遇,锁定下一阶段持续增长的关键。
时代命题之下,作为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娱乐公司,爱奇艺显示出了格外强烈的从容坚定与执行力。
从爱奇艺的角度,如何从对商业、内容与技术的思考与趋势判断中获得启示发展自己,进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境地,它已经找好了方向并列出了战略计划——在 4 月 23 日开幕的 2024 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龚宇指出,要服务好人口结构变化中日益重要的“老”和“小”两大群体;在内容创作领域回归对现实主义的关切,持续为广大用户提供高品质多样性的内容;拥抱生成式 AI 广泛应用带来的生产和服务升级。
服务好一“老”一“小”
“一个国家人均 GDP 大于 1 万美金后,文化娱乐消费的增速将超过 GDP 的增速。中国人均 GDP 在 2019 年超过了 1 万美金,这是一个消费的拐点,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龚宇认为,2021 年以来在线娱乐行业已经步入高质量增长阶段。在这个发展新阶段,消费迎来新机遇、新空间。
对长视频平台来说,用户的数量、活跃度和付费意愿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它们的收入状况和市场地位。
拆解爱奇艺 2023 全年总营收的构成,会员服务营收同比增长 15% 后达到 203 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超六成。可见,重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不断优化内容和服务,以吸引和留住用户,是相关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结合中国人口结构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正在逐步改变在线视频平台用户构成的现状,一“老”一“小”两个群体正是爱奇艺斩获新空间的重要锚点。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娱乐视频市场主要聚焦于满足年轻人等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这不免在无意中冷落了老年和儿童等边缘群体。古装剧、偶像剧、都市剧等热门剧目,鲜有适合老年人口味的作品,因此他们的观影选择变得相当有限。同时,手机应用的繁复操作,一定程度上已然成为一道横亘在老年人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世界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接近 3 亿人,占人口比例超过 21%;预计到 2035 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 4 亿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如龚宇所言,在未来,夕阳红产业很可能成为朝阳产业。
将这个宏观现状放在娱乐产业的发展趋势里来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2022 年 12 月,我国 60 岁及以上网民群体规模就已超过 1.5 亿;最近也有调查结果显示,中老年人群体对短视频的沉迷程度比年轻人高出 10 倍。
家庭对于儿童群体的精细化培育投入增加,预计带动0-15 周岁群体消费需求的增长。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的《2023 年短视频用户价值调研报告》提供了一些凭证:尽管中国短视频用户仍以 20 岁至 39 岁的中青年人为主,但 10 岁至 19 岁人群的占比仍稳定在近两成左右、60 岁以上人群占比达 12.8%。
站在这两类群体的角度,他们有需求;站在视频类平台的角度,他们是两个潜在且重要的用户群体。
为此,龚宇表示,对“一老一小”两大群体的重视将贯穿爱奇艺今后产品设计、内容生产和服务的全流程。爱奇艺正在加强 App 的适老化和无障碍优化,儿童业务也将进一步深化产业布局,拓展 IP 多业态开发的商业空间,通过奇异果 TV“少儿模式”和奇巴布 App 体验升级,为α世代的儿童和Z世代的父母做好服务。
进入“向下共情、向上创作”的时代
近年来,全球内容消费者的心态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变——逐渐将目光从遥远的虚幻世界拉回到现实的土壤。人们开始更加珍视和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瞬间,寻求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体验和感悟。这种从虚幻到现实的消费者心态转变,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文化市场的风向标。
在过去两年里,一个明显的趋势逐渐浮现:无论是电视收视率还是电影票房,抑或是各大主流奖项的颁布,都显示出现实题材作品的异军突起。对比不同时期最受主流关注与喜爱的影片与剧集,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发现,曾经《芭比》《奥本海默》等国际化片子占据焦点,这两年,《人世间》《狂飙》等关注时代横截面与平凡人故事的剧集总能与当下的观众产生深度链接;近来,爱奇艺推出的《南来北往》《追风者》《城中之城》等作品播出反响也很强烈。
这些作品的成功,背后反映的是大众对于真实、深刻内容的渴望。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需要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和反思自己的生活。现实题材的作品,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人们看到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找到了共鸣和慰藉。因此,这种回归现实的趋势,不仅是对消费者心态变化的精准响应,也是艺术创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于是,创作者们通过重新考量创作题材来呼应内容消费者心态的回归。他们在敏锐地捕捉到大众审美的微妙变迁后,开始将更多的笔墨和镜头对准了现实题材。这不仅仅是一种迎合,更是一种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把握。
事实上,从国内早期引进的墨西哥剧《卞卡》、日剧《姿三四郎》、韩剧《嫉妒》等优质影视剧来看,受众对于普通人命运的关注就从未改变。
因此,王晓晖断言:“真正能够记录时代的、最大的爆款一定来自于现实主义题材。”他将现实主义分为两类:一类是温暖现实主义,满足观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另一类是批判现实主义,让假丑恶得到制裁也是观众的爽点。
这两个发力方向,也正是走“向下共情、向上创作”之路的“两条腿”。向下共情,要求走现实主义的路;向上创作,则要求影视创作者提高创作审美追求——对专业内容生产者来说,艺术创作不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简单的方式打击人的爽点,无论是社会责任、艺术专长,还是审美追求,都要往上走,去捅开天花板。之后,市场空间依然广阔。
循着这样的认知和思路,王晓晖宣布爱奇艺接下来将推出两个剧场:微尘剧场和大家剧场。共同点都是表达普通人摆脱生存困境,追求幸福生活的关照;区别在于前者描绘普通人,主打新审美、新视听、精品短剧集;后者既指用大文学家的作品来改编成影视剧,让他们的文学思考能够通过影像表达呈现出来,如《一日三秋》《平原客》等均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得主之作,还意指写给大家,关心芸芸众生。
据了解,其中,微尘剧场的重磅作品之一《我的阿勒泰》关注民族文化交融,以高品质艺术水准刻画民族之美、环境之美、心灵之美,已经成功入围第 7 届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并将于近期播出。此外,爱奇艺还在世界大会上发布了超过 300 部 2024-2025 年最新内容片单,涵盖剧集、综艺、纪录片、电影、动漫、儿童体育赛事、娱乐多产业等全领域。
以生成式 AI 技术重塑视频内容行业
从科技前沿踏潮而来,这几年,生成式 AI 技术在社会与文化层面也激起了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它像是一股涌动的暗流,不仅搅动了各个产业领域,更触及了人们对于未来社会的构想与担忧。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所带来的技术革新,更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时代变迁的序幕。在这个序幕背后,是人们对于机器与人类关系重新定义的探索,是对于智能化时代伦理、道德以及职业前景的深刻反思。
生成式 AI 的崛起也引起了娱乐行业从业者的广泛担忧,那种可能“被取代”的恐慌情绪在行业中蔓延,反映了人们对于技术进步的复杂情感。从业者们担忧的不仅仅是饭碗问题,更是对于自身价值和定位的迷茫。
然而,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与冲击中,爱奇艺看到了生成式 AI 更深层次的价值。龚宇认为,面对生成式 AI 带来的冲击,麻木和恐慌都是不对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思考在未来三到五年,行业会因此发生哪些变化。作为行业内最早全方位拥抱 AI 变革的平台,目前,爱奇艺已将生成式 AI 应用在创作的各个环节,打造以创作者为核心的 AI 能力矩阵,以期大幅提升行业的影视工业化水平。
爱奇艺首席技术官刘文峰也认为,生成式 AI 不应被误读为与 PPC、PUGC、UGC 同台竞争的内容产品,反而各类内容的创作者都可以利用生成式 AI 的学习和生成能力,拥有新的新质生产力,从而进行更高质量的创作。
那么,作为内容行业的深度参与者,爱奇艺具体是如何拥抱 AI 的?
根据刘文峰的分享,在策划阶段,生成式 AI 为爱奇艺相关团队提高了剧本、小说的创作效率和水平。例如,经过训练后的 AI 在进行剧本评估时可以准确识别文本中的强情节点,其精准度在用户反馈上已得到很好地验证。
在制作阶段,虚拟制作、声音制作以及资产制作中,应用生成式 AI 能明显提升制作水平。由爱奇艺自主研发的 IQ Stage 虚拟拍摄系统在 AI 的助力下,已经支撑了目前业内使用虚拟拍摄量级最大,场景最多的剧集项目《大梦归离》的拍摄。
在宣发阶段,爱奇艺通过生成式 AI 生产的大量广告素材已投入应用,在延伸 IP 价值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爱奇艺与生成式 AI 的深度结合,或许就是生成式 AI 正逐渐成为重塑创意行业的力量的一个典型例证。
而在刘文峰的观点中,随着生成式 AI 逐步普及,个人或者小团队便将拥有更强大的创造力,个性化内容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产业迭代加速,创新机会将大幅增加。
在这一进程中,爱奇艺要做的,就是将利用生成式 AI 的杠杆放大创作者价值,使创作者更能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做出更多精彩的内容。“因为优秀的创意和独特的审美,才是 AI 时代稀缺的资源。”(中新经纬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