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游戏大全免费

游戏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IT业界 > 首次太空养鱼 出舱2~3次

首次太空养鱼 出舱2~3次

admin 互联网 IT业界 73热度

  神十八预计进行2~3 项出舱活动,航天员进行了针对性的失重水槽训练。 新华社视频截图

  我国瞄准 4 月 25 日 20 时 59 分发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目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产品质量受控,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 10 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十八任务

  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等任务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 3 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 32 次飞行任务。  

  实施 2 至 3 次出舱活动

  本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 6 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将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持续发挥综合应用效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八号乘组在轨期间,将实施 6 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 2 至 3 次出舱活动。

  在目前空间站已有的空间碎片防护措施基础上,航天员乘组将通过出舱活动,对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碎片防护加固装置,视情开展舱外巡检,进一步保障空间站安全。  

  斑马鱼、金鱼藻要上太空了

  神十八乘组将利用舱内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开展 90 余项实(试)验。比如,本次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

  还将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为后续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

  揭秘

  为何带“斑马鱼”上太空?专家:与人类基因高度相似

  本次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

  网友们纷纷评论道“太空养鱼”不再是梦。那么,此次神舟十八号准备养的“斑马鱼”是个什么物种呢?为什么要选择它呢?  

  科学界著名的模式生物  

  漂亮的斑马鱼是科学界著名的模式生物,具有个体小、发育周期短、实验周期短、容易饲养等优势,鱼卵透明,便于研究人员观察胚胎发育过程,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

  资料显示,斑马鱼体长只有3~4 厘米,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一年可以繁殖6~7 次。更重要的是,斑马鱼和人类基因有 87% 的高度相似性,是一种模式生物(可用于研究与揭示生命体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物现象的一类生物)。

  据了解,在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科学家专门构建了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的小型密闭生命生态系统。这个密闭的“水族箱”中有 1 升多水、四五条斑马鱼,还有些藻类和微生物。其中鱼类是这个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藻类相当于“生产者”,微生物则充当“分解者”。

  斑马鱼呼出二氧化碳给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藻类产生氧供给斑马鱼,这对组合就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循环系统。  

  在太空驻留,资源自给自足非常必要  

  上海技物所空间生命科学仪器研制团队负责人张涛表示:“未来人类有望在太空建立基地或在太空驻留足够长时间,资源上的自给自足非常必要。”

  早在 2023 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助理张伟就曾透露,中国空间站中的密闭生态小型培养箱可以饲养斑马鱼。“当然,这不是为了水产养殖”,张伟笑着说,空间站中饲养斑马鱼的试验,主要是研究在小型密闭系统中,鱼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为保障系统稳定运行,航天员必须给鱼类喂食、供氧,为藻类提供营养液、照明,同时满足该系统 pH 值、溶氧、温度、电导率等指标要求,并能进行参数调节、鱼卵收集、废物处理等操作,从而实现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自主平衡及稳定运行。  

  神十七

  神十七乘组 4 月 30 日返回

  林西强介绍,神舟十七号乘组是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迎来的第二个飞行乘组,目前各项在轨工作进展顺利,3 名航天员状态良好,计划 4 月 30 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七号乘组是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第二个飞行乘组。“目前,各项在轨工作进展顺利,3 名航天员状态良好。”他介绍说,指令长汤洪波不仅成为我国目前为止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也是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这为我们常态化实施飞行任务乘组轮换与训练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轨工作期间,神十七乘组共开展了 84 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了 60 余种 200 多个各类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将按计划随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

  林西强表示,后续,这些样品将由科学家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有望在高性能多元合金和功能晶体材料制备、骨干细胞分化抑制骨丢失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的科学应用成果。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电缆因空间碎片撞击,导致部分供电能力损失。林西强说:“我们迅即组织制定了出舱维修方案,研制并由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上行了维修工具,通过神十七乘组两次出舱活动,完成了我国首次舱外维修任务,消除了撞击对核心舱太阳翼的影响,充分发挥了人在太空的作用,表明有人照料航天器能够更好地应对在轨非预期问题。”

  A07-09 版

  整合:易福红

  来源:央视 新华社 人民日报等

更新时间 2024-05-01 1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