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寻空的营销启示录
最近,在纪念互联网 30 周年的座谈会上,发生了一件趣事:周鸿祎向雷军索要一辆新车体验,而雷军则以幽默的方式婉拒了这一请求。
这一插曲或许微不足道,但它揭示了两人截然不同的营销风格。
雷军和周鸿祎,绝对是中国互联网大佬中最会营销的人,最近他们的营销也都成为网络热点。
雷军,作为小米的掌门人,自从小米汽车 SU7 发布会以来,他就成为了热搜榜上的常客。
特别是在 4 月 18 日的一场直播中,雷军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入浅出的产品介绍,吸引了数百万观众的在线观看,直播效果之好,让整个汽车行业为之侧目,不少车圈大佬也开始纷纷效仿雷军的营销模式。
与此同时,周鸿祎在今年的网红之路上也是越走越远。他宣布要卖掉自己的迈巴赫豪车,转而选择国产新能源车,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关注。
大批车企闻风而动,纷纷将自己的最新车型送到 360 公司总部,希望能够成为周鸿祎的新座驾。这一事件不仅让周鸿祎再次成为了网络热点,也让 360 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雷军和周鸿祎,作为两位互联网营销大师,他们的营销有什么区别?本文就来解析一下。
01 个人 IP:彪悍 VS 实在
在构建个人 IP 的舞台上,周鸿祎和雷军都是无与伦比的高手,但他们呈现出的形象和策略迥然不同。
周鸿祎的形象是敢于直面冲突,彪悍和桀骜不驯的互联网“战士”。他敢于挑战行业巨头,经常在网络上与对手直接交锋。这种风格在早期给他带来了“红衣大炮”的绰号。
无论是与百度的“3B 大战”,还是与腾讯的“3Q 大战”,再到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周鸿祎的行为总能激起公众的广泛讨论,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最近的一个案例是周鸿与程前的风波。在一次大会上,周鸿祎直言不讳地怼程前不懂演讲和主持。事件之后,周鸿祎顺势推出了自己的演讲课程,再次让自己成为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这种敢于表达、善于借势的营销策略,正是周鸿祎一贯的风格。
与周鸿祎的烈火战车相比,雷军则是互联网世界中的“邻家大哥”,一直给人以亲切和实在的形象。
从 2015 年那句脍炙人口的“Are You OK?”开始,雷军就树立起了自己亲民和真诚的形象。这种形象建立在他多年与用户的直接沟通和真诚对话的基础上。通过直播等渠道,他展现的是一种平易近人的风格,这让消费者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可靠的。
在 4 月 18 日的直播中,雷军继续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尽管他被称为“爽文男主”,但他在直播中坦言自己并非高考状元,也没有 40 亿的存款,依然主打真诚、实在。
这种实在,让消费者觉得他的品牌也是可信的。他说生态大家觉得有价值,贾跃亭说生态,大家就觉得吹得太大。他说不赚钱,大家就觉得真不赚钱,别人说不赚钱,大家会觉得是忽悠。
这种基于信任的营销方式,让雷军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他的真诚和实在,让消费者相信小米的产品是值得信赖的,小米的品牌是真诚的。这种信任的力量,是雷军营销成功的关键。
02 营销策略:公关 VS 营销
周鸿祎的营销策略,往往以公关战法为先导。他擅长通过打造具有争议性的概念,激发全社会的舆论关注。
这种策略的关键在于,首先在B端(企业端)引起媒体和行业 KOL 的广泛讨论,随后将影响力扩展到C端(消费者端),引发普通用户的热议。在这个过程中,周鸿祎巧妙地将自己的品牌植入讨论之中,从而实现产品的高曝光度。
以 360 手机的推出为例,周鸿祎提出了“手机免费,用软件赚钱”的创新概念,在《周鸿祎自述 :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中,周鸿祎认为小米手机就是硬件免费模式。
这一理念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行业争论,虽然最终 360 手机并未在市场上取得预期的成功,但这一概念的提出无疑为 360 手机带来了巨大的声量和关注度。周鸿祎的这种营销方式,充分体现了他善于制造话题的公关策略。
相比而言,雷军的营销策略更为直接和务实。他提出的“三三法则”——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是其营销策略的核心。
做爆品:雷军坚信,只有打造出真正优秀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因此,小米公司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出高性价比的爆品,以此来吸引和留住用户。
做粉丝:小米公司非常重视粉丝文化的建设。通过 MIUI 论坛、社交媒体等渠道,雷军积极与用户互动,建立起了强大的粉丝基础。这些粉丝不仅是小米产品的忠实用户,更是小米品牌的自发传播者。
做自媒体:雷军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降低了营销成本,实现了与用户的直接沟通。通过直播、微博等渠道,雷军亲自上阵,向用户介绍产品特点,解答用户疑问,这种直接、透明的沟通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购买意愿。
03 营销方式:个人 VS 团体
雷军和周鸿祎作为非常重视营销的互联网大佬,当然深知团队的重要性,因而其背后都有强大的公关和营销团队,但是从营销的表现来看,周鸿祎更擅长单打独斗,雷军更擅长团体作战。
周鸿祎往往被视为单枪匹马的战士。他曾经的绰号“红衣大炮”正是对其直接、有时甚至冲动的营销手法的一种形象描述。他的单兵作战能力在互联网界有口皆碑。
通过提出争议性观点,引发公众讨论,甚至不惜炮轰友商,周鸿祎成功地在公众心中树立了一个鲜明的个人形象。这种个人主义的营销方式,虽然有时充满争议,但却能迅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在 3Q 大战中,周鸿祎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 360 塑造成为用户权益的捍卫者,这一策略不仅有效提升了 360 的公众形象,也为其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用户基础。
周鸿祎的这种单打独斗的营销方式,更像是项羽,以一敌百,勇猛果敢。
相较之下,雷军更像是一位善于团体作战的统帅,他更像刘邦。小米的营销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营销体系。特别是在小米初期,小米的主要营销活动集中在社会化媒体上。
黎万强在《参与感》一书中提到,小米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投入是极其巨大的,这个团队从最初的上百人规模,到如今必然已经更加庞大。2011 年左右,小米就已经成为微博营销的典范,通过与粉丝的紧密互动构建起了强大的网络营销网络。
最近,雷军在直播营销中也展现了这种团队的力量。不同于传统企业那种单一环节的直播方式,小米的直播背后是一个完整的与用户互动和对话的系统。这种方式更多地体现了用户思维下的品牌策略,而非简单的企业营销动作。
从宣布造车计划开始,小米就让用户全程参与了每一个环节,从工厂谍照的曝光,到价格的竞猜,再到 SU7 发布后的直播故事分享,每一个节点都让用户充满了参与感和期待。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小米营销团队精心策划和操盘的结果。
04 营销理念:动心营销 VS 参与感营销
周鸿祎和雷军都有自己的营销理念,本质来讲,都是以用户为中心,但具体表现不太一样。
周鸿祎的营销理念被自媒体人宇见总结为“动心营销”,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打动用户的内心。在《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中,周鸿祎强调,要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关键在于找到能够触动用户情感的那个点。
周鸿祎提出的动心营销包含两个关键点:第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预期;第二,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快速出击,持续试错。这两点构成了周鸿祎所倡导的互联网“微创新”规律。
例如,360 安全卫士的“开机时间 PK”功能,以及 360 随身 Wi-Fi 等产品,都是通过微小却贴心的创新,打动了用户的心,从而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雷军的营销理念则更侧重于“参与感营销”,这一理念由小米的前营销负责人黎万强总结。即便在黎万强离职之后,这套营销体系仍然得以延续和发扬。
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中强调,新媒体的目的在于与用户沟通,与用户建立友谊的关系。在他看来,新媒体营销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建立与用户之间深度关系的桥梁。
这种策略在小米 SU7 的推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小米宣布进军汽车行业时,他们不仅公布了相关计划,而且激发了广泛的公众讨论,甚至很多人购买股票参与,坐等升值。
在产品发布前,新车的谍照有意无意地被不断放出,通过一波又一波的讨论,保持了品牌的热度和声量。
而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即将揭晓的价格上时,雷军却说“且听下回分解”,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猜测和讨论。
产品交付后,小米汽车依然保持着与用户的紧密互动。例如,当有网友建议电动尾翼应该加实体按键时,小米不仅认真倾听了这一建议,更是迅速做出了响应和改进。
通过这些举措,小米不仅让消费者感觉自己是产品和品牌建设过程的一部分,而且还通过持续的互动加深了用户的品牌忠诚度。
结语
在解读周鸿祎与雷军的营销策略后,我们会发现尽管他们的营销手法各有千秋,但深入剖析其核心,会明白,无论是周鸿祎的“动心营销”还是雷军的“参与感营销”,他们所追求的营销本质其实是相通的。
首先,周鸿祎和雷军的营销理念都坚定地以用户为中心。他们深知,无论营销的手段如何变化,最终的目的都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因此,无论是通过微创新打动用户的心,还是通过参与感让用户成为品牌的一部分,他们始终将用户放在首位。
其次,他们都擅长打造和经营个人 IP。在互联网时代,个人品牌的影响力不容小。周鸿祎的“红衣大炮”形象和雷军的“实在企业家”形象,都已成为他们各自企业的重要资产。他们通过个人魅力,增强了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再次,他们都擅长利用社交媒体,借势营销。无论是周鸿祎的直言不讳,还是雷军的真诚互动,他们都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用户建立了直接的沟通渠道。他们懂得如何借助社会热点,制造话题,引发讨论,从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从周鸿祎和雷军的营销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营销的本质手法: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打造和强化个人品牌,善用社交媒体,借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