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Tech 星球
文林京
曾经出现在银行、外企、快消等领域的 AI 面试官,正在渗透到更多的行业。
一位应聘酒店前台客服岗位的应届毕业生告诉 Tech 星球,虽然已经接到通知去线下面试,但她仍需去完成企业发来的 AI 面试。在线下面试现场,面试官也会特地问她 AI 面试的使用体验,“这家酒店刚推出 AI 面试,以测试为主,很想知道我们的反馈”。
眼下,“金三银四”招聘季已经接近尾声,数据显示,2024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179 万人,同比增加 21 万人。就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尤其是,在类似宝洁公司 5000:1 的低录取比例的行业,AI 面试成为企业进行初筛候选人的一个重要方法。
刚在一天内连续参加了 5 场 AI 面试的应届生向 Tech 星球吐槽,这就像日常想找人工客服咨询时,总会遇到 AI 客服一般,现在他们想要获得一张线下面试的名额,需要先过 AI 这道“隐形门槛”。
市场调查机构 Resume Builde 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到 2024 年将有 43% 的企业在招聘中引入 AI 应用。今年春季招聘,AI 面试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很多求职者将其形容为一场“独角戏”,他们不断对着屏幕练习,让面部表情不至于过于僵硬,把语言组织更具逻辑性,去接受甚至讨好对面的“数字人”面试官。
参加十几场 AI 面试,求职成本增加
上午 10 点,坐在电脑面前,张璐开始了第七次 AI 面试。这次,她应聘的是一家互联网大厂,尽管刚开始的测试页面显示网络良好,但真正开始录制时,“网络卡顿”的提示弹出十余次,不断让她回到最初的测试页面。
AI 面试官提出的问题,鲜少涉及到她所投递岗位的专业知识考察,而是相对宽泛的、适用于整个企业所有岗位或者行业。AI 面试官还会进行智能追问,只不过,这次 AI 面试官追问的问题,她在前面的答题中已经做过回复,这就导致,整场面试下来,她前后重复叙述了三次。
有时候,她觉得对面的数字人像是在“抬杠”,“比如,我简历上写的某个项目客户满意度达到 80%,AI 面试官会追问我,为什么是 80%?”
答完最后一道题,张璐长吁一口气,“各种意外状况叠满,感觉快被这场 AI 面试逼疯。”
如张璐一般,在社交平台上,对 AI 面试的评价褒贬不一,很多求职者甚至将 AI 面试称为“酷刑”、“反人类设计”。
一些初次参加 AI 面试的求职者们,更是状况百出。比如,面对镜头时,突然语无伦次;五分钟的答题时间,40 秒就回答完了,担心回答时长太短,情急之下开始胡乱编造,结果 AI 开始追问这些编造的经历,“我瞬间懵住,对着屏幕哭笑不得”,一位求职者向 Tech 星球表示。
AI 面试官并非新鲜概念,2019 年便开始应用于联合利华、欧莱雅、可口可乐等企业,通常求职者递交简历之后,随即便会收到 AI 面试信息。AI 面试通常有 7 道左右题目,面试官提出问题之后,会给面试者 5 分钟左右的答题时间,整个面试时长通常在 20~30 分钟。
如今再度引起广泛讨论,是 AI 面试正在更多企业的普及。Tech 星球与多位大学生交流时,他们皆表示,有过多次 AI 面试的经历。
图注:AI 面试界面;来源:小红书。
在求职过程中,杨阳就经历了十几次的 AI 面试,据她透露,银行、国企等单位的 AI 面试题目会偏传统一些,快消企业则更加灵活一些,但基本上都很像“宝洁八大问”,比如:过往经历中,哪些地方最能展现你的领导能力?
AI 面试过程中,题目不允许被截屏,会显示违规,如果截屏过多,会被判定面试作废,杨阳说,所以,AI 面试之前,大家基本都是去各大社交平台上,搜索各种 AI 面试的攻略和题库总结。
每年的春招,高校毕业生们会海量投递简历,参加几十场甚至上百场的招聘,在杨阳看来,如果每个企业都采用 AI 面试,会增加隐形的求职成本,毕竟,准备一场 AI 面试,通常包括提前搜索面试经验、调整回答、化妆、赶截止时间等多个流程,而结果又多是“石沉大海”,再无音讯。她宁愿企业在最开始就筛选掉一波,而不是让每个求职者都参加 AI 面试。
杨阳还记得,第一次参加 AI 面试时的紧张心理,会着重练习眼神,希望能够在镜头前更自然些。但参加 AI 面试多了,逐渐麻木,妆也懒得化了,她还尝试过让 ChatGPT 去回答 AI 面试提出的问题,主打“用魔法打败魔法”。
AI 面试官都是什么来头
企业采用的 AI 面试官,通常都是由第三方机构提供,应用场景主要用于投递简历和线下面试之间的初筛阶段。
目前,市面上的 AI 面试官功能都较为相似,它们通过不同的算法分析面试者的回答内容、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声音等,最终生成一份评估报告,并展示报告分数在该岗位全部求职者的排名。这成为企业是否通过候选人进行线下面试的重要因素。
而这份评估报告,企业可自行在后台设置,是否实时展现给求职者。不过,就多位求职者的体验来看,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选择不展示。
用友大易 AI 面试产品相关负责人告诉 Tech 星球,AI 面试产品的核心是职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用友大易推出的 AI 面试,便是由 HR 专家、心理学专家、AI 专家等联合参与研发,有一套能够全面考察候选人的职位胜任力的题库,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修改调整。
而企业收到的评估报告,便是源于“AI 面试官”的考察维度,既包括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形象气质等外层显性特质,还包括胜任力、心理健康、性格、价值观等更为隐性的信息。
企业可根据岗位需求,从中选取几个维度进行重点考察。比如,销售类的职位,会考察候选人的沟通表达能力,而针对蓝领类的岗位,更多的会考察心理健康、基础的普通话表达、以及肢体灵活等。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 AI 面试,离不开“降本增效”四个字。快消巨头联合利华曾发布过一组数据:通过 AI 系统节约了 100000 个小时的面试时间,每年能省下 100 万的招聘成本。
猎聘旗下 AI 面试产品“多面·Doris”相关负责人告诉 Tech 星球,目前 AI 面试多用于国企、银行、快消、餐饮等行业,多用于校招等场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招聘效率。
比如,某银行校招,仅在面试环节,若采取传统线下 5 分钟快面,需要 20 位 HR 用 3 天完成 5000 个面试,如果使用多面 AI 数字官 Doris,48 小时就能完成 5000 个面试,相当于一个数字面试官 2 天时间能完成 20 位 HR3 天的工作量。
使用 AI 面试需要支付一定成本,因此在中大型企业中应用更加广泛。Tech 星球咨询的一家 AI 面试服务商表示,一种是会按照人次进行收费,采取预充值模式,单次使用费用为 15 元~30 元,企业可以享受 AI 数字面试官、评估报告、题库、短信和邮件批量通知等多种权益。
另一种收费模式,则是与企业进行定制化项目合作,部分企业会涉及到一些增值服务,面试官形象定制等。比如,如果与一家银行机构合作春季校招,通常是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的费用。
AI 面试靠谱吗?
“AI 面试视频,HR 会查看吗”“我会被算法淘汰掉吗”,是很多求职者关心的问题。
目前,在很多快消企业的 AI 面试通知上,会进行特别提醒,真人面试官会查看 AI 面试的视频,并作为线下面试邀约的依据之一。
一位从业多年的 HR 向 Tech 星球表示,公司使用 AI 面试有两种用途,一种是作为大规模招聘中的效率工具,通过 AI 快速定位候选人在人才库中的排位,另一种则是做辅助的评估参考,如果招聘体量大的话,HR 不太会一一查看,可能会抽样检查并核对 AI 评估的准确性。
作为 2024 届人力资源专业的毕业生,李芒便经历了戏剧性一幕。今年实习期间,她负责的业务便是查看 AI 面试者的评估报告、AI 面试者的面试视频,进行筛选。
李芒所在的企业处于中等规模,她向 Tech 星球介绍,企业发出 AI 面试通知之后,会及时跟进结果,毕竟每一次的使用成本都至少花费了十几元。不同的岗位,企业考量的指标不同,比如销售岗着重看目标性、执行力,HR 岗会看表达时的亲和力,金融相关岗位则是会看重逻辑能力。
在后台,李芒第一次从 HR 视角看到 AI 面试的结果,求职者的面试表现被量化为一个又一个具体指标,甚至是面试过程中表情中含有的喜怒哀乐比例。AI 面试系统,会给到求职者不同星级的分数,最高是五颗星。
查看 AI 面试视频,更是令她哭笑不得,有的视频画面光线非常差,只能听见声音,有的面试者直接穿睡衣录制,有的面试者会低头看小抄,她在镜头里都看得一清二楚。
“除非是岗位特别缺人,否则低于两颗星或者态度不佳的面试者,HR 肯定不会再花费时间去了解”,李芒说,除此之外,通常情况下,AI 面试的最终结果是综合判断得出,她所实习的企业,在 AI 面试前,会进行电话沟通筛选一轮,AI 面试后,会再通过人工回看视频综合评估。
在李芒看来,AI 面试存在明显优势,一方面,线下面试非常耗费时间,AI 面试可以让 HR 集中时间批量查看,也可以同步给业务部门。尤其对于成熟的 HR,他们可以节省出时间去专攻较难招聘的岗位。
另一方面,AI 面试适用于低门槛、高竞争岗位,前者包括销售人员、服务人员、快递员等,后者则是面向应届毕业生的高竞争岗位,应届生的职场技能水平其实差不多,AI 面试可以从逻辑能力、表达能力等维度,筛掉一部分人。有些岗位对英文水平有较高要求,AI 面试也可以进行高效检测。
只不过,AI 面试官毕竟不如真人面试官互动性强,部分侯选人似乎有镜头恐惧症,在视频中表现得格外紧张、不安、焦虑,李芒说, 她也在后台看到了自己的 AI 面试视频,“奇奇怪怪,像个机器人,眼神呆滞”。
从 AI 面试的发展来看,火爆与争议并存。除了 AI 偏见、公平性等议题的讨论,让 AI 面试与应聘者之间实现更多信息互通,成为很多求职者当下的诉求,他们希望有更多知情权,能收到一份 AI 面试的结果与反馈,也让 AI 面试结果更加令人信服。
(备注:文中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