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a 70 直接上架,给华为高端机的热度又加了一把火。业内人士对「市界」透露,业内预测:2024 年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能做到 6000 万台左右,并同步实现产能覆盖。这个数字不仅意味着华为手机将从苹果手中收复失地,也将让华为大概率重回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占率第一。
捂了半个多月,在各方的翘首以盼中,华为 Pura 70 系列选择“复制”去年 Mate 60 的发布策略,直接上架销售了。
4 月 15 日,华为宣布P系列将升级为“Pura”系列后,市场便有预期华为的新P系列手机将很快亮相。最近 3 天,各华为终端经销网点更不断传出用户积极参与“盲订”的消息。
4 月 18 日上午,华为商城在 10 点 08 分上线了华为 Pura 70 Ultra 和华为 Pura 70 Pro。Pura 机型大致延续了 P60 的价格体系,共分为四个型号:华为 Pura70,起售价 5499 元,Pura70 Pro 起售价 6499 元,Pura70 Pro+ 起售价 7999 元,Pura 70 Ultra,起售价 9999 元——接下来,Pura 70 标准版和 Pura 70 Pro+ 将于 4 月 22 日开售。
新机上线后,「市界」在第一时间下单,但 Pura 70 Ultra 和 Pura 70 Pro 两款手机在 1 分钟内,就已显示售罄。
同时,一名华为经销商告诉「市界」,她所在的门店在 4 月 17 日提前拿到了部分备货。但开售后短短一小时内,就只剩下 Ultra 版本还有少量现货。
在深圳华为万象天地旗舰店,抢购的用户早早便在华为门店前排起了长队。
一名参与现场抢购的用户对「市界」表示,现场人山人海,进入门店后仍需拿号排队。但相比去年的华为 Mate 60,这次备货明显更为充分。进店后不久,他成功购买到一部华为 Pura 70 Pro,并现场拿到新机。
▲(受访者供图)
4 月以来,关于“华为 P70”何时出街,已数次登上微博热搜。按照往年惯例,作为上半年最重要的旗舰机,华为P系列机型一般会在 3 月发布。
对于今年华为 Pura 70 延期发布的原因,一名业内人士向「市界」表示,一方面是为了给不久前发布的华为高端小折叠机 Pocket 2 留出更长的销售周期——P系列和 Pocket 系列都主要面向女性群体。另一方面也与华为正在努力提升产能、增加备货有关——毕竟去年华为 Mate60 系列发布后,很长时间都处于缺货状态。
不过,据界面新闻报道,广东地区经销商表示,Pura 70 系列的首单分货量相比 Mate 60 系列,要充足很多。
尽管 Pura 70 姗姗来迟,但为其正式更名,也可看出华为内部对新机的期待之高。业内人士表示,Pura 70 被认为是华为准备从高端市场重新夺回市场地位的一大杀手锏。去年华为 Mate 60 系列和 Mate X5 系列折叠屏上市以后,华为在高端市场的出货量已经暴涨。
熟悉手机行业的业内人士对「市界」透露,业内预测:2024 年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能做到 6000 万台左右,并同步实现产能覆盖。
这个数字不仅意味着华为手机将从苹果手中拿回失去的份额,也将让华为大概率重回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占率第一。
01、千呼万唤始出来
市场已等待华为 Pura 70 久矣。
4 月 11 日,华为上线了一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原定将在会上亮相的 P70 手机未见踪影,重点篇幅都被留给了汽车、PC 等产品。但一个多月以来,P系列手机的话题多次霸榜热搜。尤其是去年华为 Mate60 系列未发先售,也让业内猜测,这一次华为 P70 会再度突袭上架。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华为 Mate 60 系列的发售时间是 8 月底。业内人士此前向「市界」表示,华为 P70 即便延期,大概率也会在 4 月上线。“如果延期太久,可能会打乱下半年 Mate70 系列的产品节奏。”
而有了 Mate 60 直接上架的经验,很多用户和“黄牛”都在华为官方商城提前蹲点,防止 P70 突然上架而错过第一轮的抢购先机。
4 月 18 日正式开售后,一名用户对「市界」表示,他从早上就在官方商城蹲守,并未能抢到手机。另据多名用户透露,多家华为官方旗舰店上午就被涌入的大量用户挤满。有华为经销商对媒体表示:Pura 70 Pro 目前已经出现了溢价 500 元左右的情况。
02、新机里的黑科技
随着 Pura 70 正式掀开庐山真面目,它的相关亮点与参数也很快被首批拿到新机的消费者进行了曝光。
作为华为的旗舰产品,P系列已经有 12 年的历史,一直以影像性能见长。数日前,华为在官微上发布了P系列手机的预热视频,披露了华为 Pura 70 将搭载超聚光影像系统,Pura 70 Ultra 会采用超聚光伸缩主摄。作为一大亮点,华为表示该镜头可自由伸缩,30 万次伸缩无忧,并具备 2 米 IP68 防尘防水。
有华为手机供应链人士对媒体表示:Pura 摄像头有较大的技术升级。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透露:Pura 70 Ultra 的波塑混合镜头因采用模造玻璃,造价将会是 7P 镜头(高端手机镜头,iPhone13 使用的便是此类镜头)的4-5 倍。
一览新机的消费者还发现,Pura 70 搭载的是全新的鸿蒙 4.2 系统。此外,华为也没有错过 AI 的快车,在 Pura 70 上搭载的是盘古大模型,并全系支持 AI 隔空操作、AI 消除、AI 云增强等新功能。
自 Mate 60 上线以来,5G 通信是华为旗舰机的重要亮点。据市场消息,此次 Pura 70 系列全系配备麒麟芯片,拥有 5G 能力,并同时支持卫星通信。这也意味着,华为 5G 通信已在全系列高端机中宣告回归。
而从市场的热烈反馈看,华为 Pura 70 应将续写 Mate 60 上线时的热潮。
▲(4 月 18 日,上海南京路华为旗舰店内,Pura70 手机吸引顾客体验)
考虑到从去年华为 Mate60 系列发布以来,华为便已经重回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据媒体报道,2024 年前两周,华为又夺得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第一。接下来,华为 Pura70 的上线,将寄托着华为夺回高端市场的进一步希望。
据 Canalys 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2.73 亿台,其中市场排名第一的苹果出货量为 5180 万台。
而据熟悉手机行业的业内人士对「市界」透露,业内预测:2024 年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能做到 6000 万台左右,并同步实现产能覆盖。今年,人们对华为超越苹果的位次可以开始期待。
而 Pura 70 的上线,将贡献一部分重要增量。郭明錤预测,华为 Pura 70 系列 2024 年的出货量预计将大幅增长至 1000 万-1500 万部。作为对比,2023 年华为推出的 P60 系列销量为 400–500 万部。
结合下半年华为还将发布新一代 Mate 70 系列,如果出货目标顺利完成,华为今年便很有可能重回市场头名。
03、高端机全面压上
虽然华为从去年下半年 Mate 60 上线开始,便一路“开挂”,但考虑到如今手机市场的犬牙交错局面,华为的领先优势也来得殊为不易。
进入 2024 年,虽然全球手机市场迎来了进一步的复苏势头,但各大厂商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Canalys 分析师朱嘉弢对「市界」表示,预测今年全球市场能实现3% 到4% 的增长,国内市场预期也将同比微涨。
某种程度上,苹果的创新乏力,让各家看到了更多追赶的希望。“现在前五大厂商的份额都很接近,基本上没有哪家被真正甩开。而苹果今年全球出货量环比、同比下跌都比较明显,在中国、北美、欧洲几大市场都在下跌。”
朱嘉弢表示,苹果今年第一季度之所以大幅下降,一方面和去年第四季度库存升高有关。则是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除了华为回归以外,其他厂商也在用折叠屏等差异化产品去打苹果的价格段。
而华为为了快速夺回被苹果蚕食的市场,在高端机领域的进攻可谓步步为营、凌厉推进。
虽然去年受制于众所周知的核心技术产能影响,在 Mate 60 系列中,华为一度未能实现放开供货。但这一情况,近期已得到改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 2 月,华为 Mate60 系列标准版和 Pro 两款机型合计销量超过了 1700 万台——其中华为 Mate60 Pro 单款机型激活量超过了 1200 万。此外,定位更高端的 Mate X5 折叠屏销量也达到了 400 万台。
近期,市场研究机构 BCI 发布的 2024 年中国第一季度手机激活量显示,华为的激活量同比增长 81% 至 1058.4 万台,占比 15.5%,排名第三反超苹果,仅次于 vivo(含 iQOO)和荣耀。而作为华为在高端市场的最大对手,该季度苹果激活量同比大跌 20% 至 1056.9 万台。
另外,华为也用高端折叠屏,在直板机之外,区隔出了一个定位更小众、利润更丰厚的细分市场。据市场统计,目前销量高达 400 万台的华为 Mate X5,起售价为 12999 元。而不久前发布的华为 Pocket 2 小折叠,起售价为 7499 元起,艺术定制版起售价 9999 元起。
今年 3 月,据知名显示器供应链研究机构 DSCC 数据显示,得益于华为 Mate X5 和华为 Pocket 2 的优异表现,华为在 2024 年第一季度超过三星,成为全球折叠屏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出货量相较去年同期增长 105%,市场占有率突破 40%——这也是华为的折叠屏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三星。
在多款机型同步热销的推动下,华为终端收入迎来大涨。不久前,华为公司发布了 2023 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3 年华为终端业务销售收入 251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7.3%,迎来近三年首次正增长。
接下来,随着华为 Pura 70 上市,以及下半年华为 Mate70 系列的迭代,华为在高端市场势必仍将加速收复失地。
(作者曾广,编辑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