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敏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公众号 QbitAI
2024 刚开年的时候,AI 硬件的讨论在 CES 上热得无以复加,PC 是热议中最被期待的那一个。
在拉斯维加斯,全球 PC 销量第一的联想掌门人杨元庆,被问到AI 浪潮里,对联想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什么?
在 4 月开启的新财年全员誓师大会开场,杨元庆用了 20 分钟,面向全球 7.7 万员工,全面给出了回答——
他提到了61 次人工智能、12 次创新,9 次自研/研发、6 次AI PC……内容覆盖联想所有主要业务,三大基本盘:IDG(智能设备业务)、SSG(方案服务业务)和 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
但更具风向标的是态度、旗帜鲜明的态度——
要么成为行业的颠覆性力量,要么被别人颠覆,不成功,便成仁!杨元庆明确:这场革命不是集成商的角逐,而是创新者的赛跑。
言下之意,AI 集成商,联想不做。
AI 之年,联想的选择
大模型汹涌的第二年,模型遍地,应用机遇轰隆。
如果做集成商,路径很明确,宛如把大象装进冰箱:首先,选一个或几个通用基础模型;其次,适配塞进硬件;最后,宣布这就是 AI 重塑的产品。
在硅谷,OpenAI 是当仁不让的生成式 AI 王者,有着性能最强悍的通用大模型,而微软则是股东、盟友和铁打的合作伙伴。
在国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涌现”了 130 多个大模型,任何一家希望快速推出 AI 硬件的公司,都不缺选择和供应商。
但如此集成,有 OpenAI 深度绑定的微软不做,已经在 PC 乃至整个计算领域占据明确生态位的联想也不做。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教授近期指出:
中国现在的创新模式还是遵循比较传统的线性模式,即从学术研究开始,到工程技术,最后再到产品。这个模式无法形成研究、工程和市场间密不可分的生态,这是现在中国创新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也是大模型赛道的共同问题。
大模型浪潮汹涌,时代红利摆在眼前,人人都想快速入局。
集成是第一会被想到的方式——如今任何产品贴上“大模型”的标签,都会被刮目相看一番。尤其是智能硬件,比如噱头十足的 AI Pin,靠着集成 ChatGPT 一度成为年度最热议 AI 新硬件。
但当这类产品开启实测后,市场又会马上回归冷静。实际体验摆在眼前,集成大模型究竟是噱头还是真有用?答案已然明了。
所以 OpenAI 从头开始做 AI 硬件,苹果自研多模态大模型,联想在 AI 时代也有了新故事。
联想要做什么?
杨元庆最新的演讲提到了两个有趣的新概念:“个人人工智能双胞胎”和“企业级人工智能双胞胎”。
它们表达,未来社会人工智能将如影随形,仿佛自身的投射。投射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企业。AI 将作为外部扩展,存储更多的数据、做更多推理和计算,以此让个人/企业变得更强大。
这一愿景和联想自身业务的关联,体现在混合式人工智能上。
当下运行在公有云上的公共大模型,在隐私和安全保护上频频引发担忧;运行速率和成本上也考验着行业。端云协同已是公认的未来趋势,也就是混合式人工智能。
对于个人而言,AI 落地端侧的最佳途径就是内嵌 AI PC、AI 手机等个人计算设备,这部分对应联想主营 IDG;对于企业而言,考虑到运行效率和数据安全,一定会需要混合式基础设施,联想 ISG 背后是全球算力布局,SSG 则提供服务让企业更快用上 AI。
围绕人工智能布局,联想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杨元庆看来,区别市场的玩家,具备自主创新、自研专利技术的能力才是未来竞争的重要砝码。
随着联想集团 CTO 芮勇对于联想过去 40 年的回顾及未来的展望,更是提出接下来将锚定“计算”和“人工智能”两大技术点展开创新。
其中,计算被联想认为是基因优势。芮勇表示,”计算”为联想带来了过去 40 年的辉煌和荣耀,未来十年是人工智能的新十年。
当下趋势里,计算和 AI 的关系愈加密切。Scaling Law 是成就大模型的关键,OpenAI 等头部厂商还在沿着这个方向狂奔,直接带动了海量算力需求以及计算技术本身的发展。
联想本身 IDG、ISG 和 SSG 业务覆盖个人计算终端、算力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它们都以计算为中心,囊括了个人和行业需求,形成了联想在 AI 时代的基因优势。
总之,在时代趋势影响下,联想是时候正式对外表态了。其核心传达的信息就是要做好自研,“把 BLP(Build 自建,Leverage 协同和 Partner 合作)框架中的 Build 自建部分做好。”
AI 浪潮里,厂商们前赴后继。联想的计算基因,加上过去 40 年从实验室积累的研发创新能力,搭配强大的制造供应链能力是区别其他硬件厂商最鲜明的标签。
联想透露出的决心和策略,让人对其愿景有了更多期待。又一次技术趋势发生,联想再次要站上时代风口了,杨元庆都感慨,这是“天时、地利、人和”。
但抽丝剥茧来看,联想能站上 AI 浪潮的风口,靠的显然不是一个个“恰好”。
联想 AI 的天时地利人和
实际上,联想早已身在 AI 竞逐之中。
早在 2017 年,联想就提出“All in AI”的口号。
当时正是深度学习第一波高潮。AlphaGo 引爆的趋势正走向更高峰,大模型关键架构 Transformer 被提出,GPT-1 随之诞生。
这一年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范式建立:使用大量无监督数据预训练模型,并在各种下游任务中进行微调被证明是有效的。AI 对预训练、数据、算力的需求显现。
在技术发展推动下,国内数字化转型热潮兴起。
联想的 AI 第一步,正是面向智能化变革。它围绕“端-边-云-网-智”的新 IT 架构,全面升级方案服务转型业务,建立技术中台,构建新型数字底座。
联想 2019/2020 财年誓师大会上,杨元庆提出了更为具体的 3S 业务:智能物联网(Smart IoT)、智能基础架构(Smart Infrastructure)、行业智能与服务(Smart Verticals & Services)。
这一规划来自于联想的自身使命。
联想想做的事远远不止于终端。随着人工智能模型训练需求增加,CPU、GPU、NPU 服务器需求也在增加。各行各业拥抱人工智能,核心要义在于数据,每个企业都需要用自己的数据训练算法模型。模型可以放在云端、终端、边侧,总之离数据越近越好。
联想基于“端-边-云-网-智”新 IT 技术架构,一方面提供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包括传统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从咨询、设计、安装到维护的全链条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帮助和支持。
如德国莱布尼茨高性能算力中心、巴塞罗那高性能计算中心中,都融入了联想的产品和技术。
莱布尼兹高性能计算中心是德国最大的高性能计算中心,也是欧洲最著名的高性能计算中心之一。其中 SuperMUC-NG 的核心,采用的是带有水冷技术的联想 NeXtScale System 072 个联想 NeXtScale nx360 M5 WCT 计算节点。
巴塞罗那高性能计算中心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 MareNostrum 5 也有联想参与。其水冷技术采用了联想自主研发的海神温水水冷技术,可以去除计算系统中约 90% 的热量,相较于传统风冷技术节能 35%。
国内方面,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持续扩产,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生产系统停机造成损失;二是 IT 体系健壮性不足。联想提供 3000+ 台 PC 设备租赁,统一管理,升级基础架构,建立 SAP 业务,实施联合运维。利用 AI 进行缺陷检测,AR 技术进行设备维护,混合云实现数据备份。十套核心系统实现跨数据中心双活架构,业务零中断。AI 质检降本增效,AR 远程协作提高设备运维效率,故障修复时间由 4 小时缩短至 0.8 小时,运维实现 100% 可追溯。
据联想集团最新业绩显示,前三季度的非个人电脑营业额占比已经超过了41%,比前年同期提升了 3 个百分点。
在联想初步尝试 AI 之时,深度学习趋势还在酝酿更大的风暴。
2017 年之后,NLP 领域涌现出多个关键成果,初步确定了 Scaling Law。代表性事件为 GPT-3 的发布,将模型参数规模一举拉升至千亿级别,并在随后引发了一波“模型比大”的热潮。算力紧张问题初步显现,同时 GPT 和 BERT 之争也开始有了更明确答案……
直到 2022 年 11 月 30 日,ChatGPT 腾空出世,彻底引爆了大模型趋势。
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比当下更具想象力。
联想也乘势而上,在原有 3S 战略基础上进行了再一次“AI 增强”。
2023 年 8 月,联想正式对外完整解读“端-边-云-网-智”新 IT 架构战略,再次强调自己方案服务商的定位。
AI 内嵌的智能终端 AI 导向的基础设施 AI 原生的方案服务由于此前已经完成转型,联想在云计算、服务器、AI 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摸索,成为当下大模型趋势里最好的台阶。
无论想做 AI PC 还是 AI 基建,联想通过自有的生产制造能力能快速交付落地。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 2024 年,联想决定“沙场春点兵”。
从市场期待、发展使命再到技术积累,联想已是当仁不让。
但这种时代性机遇,仅凭运气与偶然,很难真正把握。对于一场将要重塑社会的技术革命,想要成为入局玩家,对其本身的技术实力、战略眼光与趋势判断都有明确要求。
所以,联想凭什么?
为什么是联想?
从趋势影响来看,大模型浪潮发展需要联想。
任何一轮技术趋势发展的终极目标都是普惠,AI 也不例外。
无论是应用落地趋势还是 AI 终端趋势,都是 AI 向着连接更多人的方向渗透。
个人方面,大模型拥抱每个人一定需要借助本地算力,终端设备是最好的切入口。显而易见,AI PC 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手机的优势在于它是离大众最近的一块屏幕,是人机交互最常发生的场所。但是它的属性更偏向于个人生活和娱乐,更体现生产力属性的任务,还要依托 PC 端。
大模型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关键就在于提升生产力。无论是生成图文、编写代码还是搜集整理资料,都是偏向于办公/创作场景,这些场景中的第一设备往往不是手机而是 PC。
IDC 预计,2024 年 AI PC 将从 AI Ready 阶段迈入 AI On 阶段,中国 AI PC 在新机占比将达 54.7%。
未尽研究提出,整机厂商以其独有的行业生态整合能力,建立起 AIOS 交互界面,组织起开发者生态,并且在雄厚用户基础上迅速建立起产品反馈和迭代的完善机制,构建出用户体验。
联想作为全球 PC 龙头厂商,优势已不言而喻。
社会方面,想要让 AI 无处不在,AI 新基建非常关键。
云端大模型、公有大模型、企业运行 AI 以及整个智能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 AI 算力基础设施。它通常包括数据中心、智能计算平台、大数据中心、云服务、物联网、5G 通信网络、边缘计算设施等。
IDC 报告显示,生成式 AI 应用爆发后,各行业对智算的需求首次超过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已经成为算力发展的主要方向。
联想在 AI 算力方面已经有 7 年布局,能够提供全栈丰富的产品组合。去年 8 月,联想提出全面打造以 AI 为导向的算力基础设施。
公开信息显示,联想在全球 HPC TOP500 榜单中连续 12 次摘得份额第一桂冠,在中国 HPC TOP100 排行榜中 9 次问鼎,在 2023 年三季度中国制造业服务器市场排名跃居前三。
另外面向大模型机遇,联想 SSG 成立 AI Practice,该业务可以通过咨询的过程,分析并制定 AI 战略、梳理 AI 场景、选取 AI 产品和服务,并全方位提供可信赖和安全的 AI 交付,把 AI 赋能到各行各业。
从自身原因来看,联想有能力拥抱技术革新。
联想诞生于 IT 时代,历经 PC 走向千家万户、互联网连接世界、移动终端重塑交互几波技术浪潮。每一轮趋势里,联想都做出相应的业务拓展或调整,这对于驰骋沙场几十年的老兵而言,几乎是必要的动作。
更关键的是,在趋势真正全面到来之前,联想往往已有了预判。从 90 年代通过多媒体家用电脑推动个人 PC 在消费者中的广泛应用,从通过互联网电脑促成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再到全球化趋势下收购 IBM PC 事业部为成为全球 PC 巨头奠定基础。联想总是提前做出准备,并引领趋势。
在 AI 技术革命中,联想也表现出了这样的特性。从早期布局服务器业务,再到 2017 年开始推进智能化转型,以及在去年率先定义 AI PC。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布局和动作。
现如今,联想已经是“奔五”的科技公司了。在中国,开启自己第五个十年,依然能够在全新技术浪潮和周期里拥有机会的公司,屈指可数。
这既是动能的作用,每一次浪潮里都不甘人后。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过往积累的势能和场景,功不唐捐。
以史为鉴,已发生的每一轮技术革命,都不是单纯的新老交替。靠 PC 起家的苹果,一手开创智能手机时代;以在线书店起家的亚马逊,如今也是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平台公司;以 IT 软件创办的微软,一度失落于移动互联网,却在全新的 AI 开发浪潮中,成为最大赢家。
对于联想,似乎也都一样。
集成商还是选择不做集成商,可能是热搜热议更喜欢的话题,但对于联想和杨元庆,答案在过去四十年没有变过。
在 2024 开年的拉斯维加斯,联想掌门人揭示了一以贯之的选择依据——
客户需求,用户体验。
不论是这个浪潮还是那个革命,或是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更根本的原因是如何最好满足客户需求,如何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正应了杨元庆的那句话“全心全意,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