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游戏大全免费

游戏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IT业界 > 雷军担心的事发生了:我特别担心大家都不买,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

雷军担心的事发生了:我特别担心大家都不买,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

admin 互联网 IT业界 74热度

  作者丨左茂轩郑植文宋豆豆

  编辑丨张明艳林虹

  4 月 2 日,小米集团 CEO 雷军微博发文称:“明天将是激动人心的一天。我们将在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举办#小米 SU7#首批交付仪式。”他同时表示,全国 28 城交付中心,也将于 3 日同步开启交付。“历经 3 年等待,终于可以将我们的心血之作,亲手交到用户手中了!”

  评论区下,不少网友留言道:“张颂文老师会来的吧?雷总”“张老师也要来领他的车啊。”

  有人说“交付太慢了”“希望提高产能”,也有人认为“确保每一辆车质量,非常重要”。

  雷军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过去几天的汽车圈,是属于小米汽车和拥趸们的“狂欢”。3 月 29 日小米 SU7 官宣 24 小时拿下近 9 万辆的定单,周末各线下门店排队看车试驾的拥挤人流,证明了小米汽车的火热。

  3 月 31 日下午,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北京合生汇的小米汽车门店看到,该门店挤满了大量人流,该店实行限流措施,用户需排号入内。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尽管料到周末会比工作日人多,但人流量超乎了此前的预期。当天试驾已排满,建议另约时间。

  截至 4 月 3 日早上,#雷军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小米 SU7 真的“爆单”了,但是随着爆单的同时,汽车的交付时间却成了小米最头疼的问题。

  据雷军在 2023 年 12 月底接受央视采访时公开表示,“我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了。”

  小米 SU7 能躲过“产能地狱”吗?

  提车最长竟需 8 个月?

  在收割订单的同时,超出预期的热度和人流量,让小米汽车门店服务体验难以跟上;马斯克和“蔚小理”们曾经经历过的“产能地狱”,小米汽车已经无法避免。

  据小米汽车 App 的数据显示,截至 4 月 1 日下午,小米 SU7 标准版在锁单后的预计交付时间为 19-22 周,SU7 Pro 预计 18-21 周,SU7 Max 则需要 28-31 周。也就是说,如果现在锁单,至少需要等待 4 个月以上的时间,SU7 Max 更是要等到年底。

  小米汽车三款车型

  图/21 世纪经济报道

  一边是小米 SU7 热度节节攀升,另一边因“无法退定金”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部分消费者在维权平台上投诉称,5000 元小米 SU7 定金无法退款。

  对此,小米汽车官方账号发布文章进行了回应。小米汽车表示,按行业惯例,“大定”一般都有犹豫期,从1-3 天不等,在此期间可以退定也可以改配。一旦确认配置并锁单,车辆即进入生产。考虑到小米 SU7 品鉴、试驾的预约量极大,将 4 月 30 日前的犹豫期延长至 7 天。

  小米汽车冲击波:多家车企宣布调价

  小米 SU7 上市引发连锁反应,国内新能源车开启新一轮降价潮。

  小鹏汽车官宣,2024 款小鹏 G9 开启购车补贴优惠,补贴后现车 24.39 万元起。4 月 1 日宣布调价的还有问界新 M7,鸿蒙智行 App 显示,问界新 M7 入门版车型售价调整至 22.98 万元,下调 2 万元。

  蔚来没有直接降价,而是推出置换补贴,即日起,油车用户置换蔚来 2024 新车,将额外获得额外 10000 元的选装基金补贴。

  同期华为旗下鸿蒙智行 App 显示,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新 M7 入门版车型——M7 Plus 大五座后驱版售价下调 2 万至 22.98 万元。

  有鸿蒙智行销售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降价实则是剥离了选装权益,“价格调整是因为现在进入平销期,销量没有太大变化,跟小米 SU7 上市无关,毕竟是两种不同车型。”

  此外,据 21 数据新闻实验室梳理,还有包括五菱缤果、上汽大众、极氪、奇瑞、吉利等宣布了降价措施。

  不过,特斯拉则选择了涨价,4 月 1 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Y 全系涨价 5000 元,起售价涨至 26.39 万元。而在北美市场,Model Y 也从 4 月 1 日起涨价 1000 美元。

  特斯拉中国官网截图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小米 SU7 发布后直接与特斯拉 Model 3 成为竞争对手,再加上小米 SU7 订单量超过预期,对特斯拉 Model 3 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此次特斯拉涨价并未包括 Model 3 车型。

  价格战重创行业利润

  “价格屠夫”的重压之下,车企陆续将“降本增效”提上日程,或直接下调终端售价,或“内卷”新车定价,连一向稳固的传统合资燃油车定价体系也开始崩塌,豪华品牌也无法保持溢价能力。

  近日,整车上市公司陆续披露 2023 年业绩情况,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了目前已披露财报的 10 家A/H股上市乘用车企,受价格战影响,车市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车企盈利分化正在加剧,赚钱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0 家上市乘用车企中,仅有比亚迪、吉利汽车和理想汽车三家企业 2023 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双增长,其中理想汽车营收增幅最大,达到 173.5%,并首次实现年度盈利,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全年盈利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日赚超 8000 万元,尽管营收较 2022 年同比增长 42%,但相较于 2022 年 96.2% 的增速大幅萎缩。

  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广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蔚来汽车、小鹏汽车 6 家车企出现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降,其中上汽、长城和小鹏净利润下滑在 10% 左右,广汽和蔚来净利润同比几近腰斩;零跑汽车报告期内营收增长的同时亏损进一步收窄。

  有业内人士直言,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高企,规模效应没有充分显现。2023 年行业在售的新能源车型 403 款,平均月销量只有 1500 辆,100 多个乘用车品牌现在真正能够盈利的还寥寥无几。

  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电动车市场已经供过于求,2024 年,包括特斯拉等巨头在内,车企的规模及盈利增速将进一步趋缓。

  今天(4 月 3 日)小米 SU7 启动首批交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说说。

  部分资料来自:雷军微博、公开资料

  本期编辑江佩佩

更新时间 2024-05-02 04:45:13